温湿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
最早的温度测量计,在1592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。
1714年,德国的华伦海特制成了以水的冰点为32℃,沸点为212℃,中间分为180℃的水银温度计,即沿用至今的华氏温度计。
1745年,瑞典的林乃将摄尔西乌斯1742年制作的水银温度计的冰点和沸点分别改为0℃,100℃,发明了至今沿用的摄氏温度计。
到18世纪末,出现了双金属温度计。
1802年,查理斯定律确立之后,气体温度计也随之得到改进和发展,其精确度和测量范围超过了水银温度计。
1821年,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现了热电效应;同年,英国的戴维发现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,以后就出现了真正能把温度变成电信号的传感器,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热电偶传感器。
1876年,德国人西门子制造出第一支铂电阻温度计。
到20世纪初,维斯定律和普朗克定律出现以后,辐射温度计和光学高温计才真正得到使用。
从60年代开始,由于红外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利用各种新型光敏或热敏检测元件的辐射温度计,从而扩大了它的应用领域。
原始的摄氏温标、华氏温标、气体温度计温标和铂电阻温标等不同的温度计出现了各种温标,因此在1967年底13次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。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温度传感器现在已发展琤带有微处理机,具有信息采集、信息处理、数据传输等功能的智能化设备。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,智能化温度传感器的功能更多,监测精度更准,产品性能更稳定。